
行業動態
聯系方式
不銹鋼管晶間腐蝕的機理
(1)貧鉻理論。對于焊接過程,奧氏體不銹鋼管在焊接之后的緩慢冷卻過程中,由于本身熱導率低,傳熱慢,與碳鋼相比會在400~800℃這個溫度區間保持較長時間,此時焊縫及熱影響區中會在晶界上形成析出復雜碳化物(CrFe)23C6,該碳化物中Cr的質量分數比晶粒內Cr的質量分數高許多,所以大量Cr聚集在這種碳化物中,導致焊縫及熱影響區的Cr含量降低,再加上Cr在奧氏體中的擴散速率低,無法通過擴散來補充焊縫及熱影響區Cr的消耗。這兩個原因就導致形成了貧鉻區,貧鉻區Cr的質量分數太低,無法形成耐蝕的鈍化膜,使得鈍態被破壞,引起了晶間腐蝕。
(2)第二相析出理論。貧鉻理論可以解釋一般奧氏體不銹鋼管的晶間腐蝕機理,但對低碳或者超低碳不銹鋼管的晶間腐蝕卻不適用。Fe和Cr形成的σ相化合物FeCr含鉻質量分數為18~54%,因此它的析出也會導致生成貧鉻區,導致了晶間腐蝕。但是由σ相引起的晶間腐蝕比碳化物引起的晶間腐蝕難度大,例如,有σ相析出的奧氏體不銹鋼管只在質量分數為65%的HNO3等強氧化介質中才能產生晶間腐蝕。
貧鉻理論很好地解釋了一般奧氏體不銹鋼管的晶間腐蝕原因,第二相析出理論則很好地解釋了低碳和超低碳不銹鋼管的晶間腐蝕原因,第二相析出理論很好地補充了貧鉻理論。
文章作者:不銹鋼管|304不銹鋼無縫管|316L不銹鋼厚壁管|不銹鋼小管|大口徑不銹鋼管|小口徑厚壁鋼管-浙江至德鋼業有限公司
文章地址:http://www.feiyu123.cn/Info/View.Asp?Id=873
版權所有 ©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
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與分享
相關新聞
- 沒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