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動態
聯系方式
不銹鋼活性原子的吸收過程
吸收過程可以描繪為:分解析出的活性原子為不銹鋼厚壁管的表面所吸附,然后溶入基體金屬——鐵的晶格中,從而形成金屬表面的吸收過程.吸附作用與表面張力有關,吸附對于離解生成溶質元素的活性原子有催化作用,表面具有吸附的活性區域都是表面銹較大的區域,如晶界和微觀的缺陷處。吸收的關鍵仍在于要滲入的元素在基體金屬——鐵中有較大的可溶性,不然吸收過程很快就會中止,鋼表面不可能形成擴散層。
表面吸收反應的機理,如滲碳目前存在兩種不同解釋:一種是先形成化合物-Fe3C的薄層,又瞬息分解使碳溶解到奧氏體中。另一種解釋是析出的活性碳原子直接溶解入奧氏體中,達到飽和時才形成化合物。后一解釋為多數人接受,因為形成化合物-Fe3C是以改變鐵的品格方式進行的,因此形成固溶體應在形成化合物之先,在滲碳過程中碳原予首先進入y-Fe中,呈固溶狀態存在,當濃度超過溶解度極限時,鋏的晶格便發生改變形成Fe3C,這點也可由鐵一碳狀態圖的規律所表明.但這并不排除鋼中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時,碳與合金元素直接形成碳化物的可能,一般來說,金屬元素滲入不銹鋼厚壁管中,大多數形成置換式固溶體,碳、氮等原子半徑較小的非金屬元素溶入鐵中則形成間隙式固溶體.X射線研究指出:碳進入y-Fe中占據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體中心,而溶入a-Fe中占據的是體心立方晶格的四面體中心。前者間隙半徑是o.s2A,后者的間隙半徑是0.36 A。所以碳在奧氏體中的溶解度要比在a-Fe中高十倍.
由電解法確定:碳在鐵的晶格內是處于電離狀態,當碳溶入y-Fe中,碳原子把自己的一部分價電子交給鐵原子,并使其尺寸減小。碳原子這種電離狀態指明碳在奧氏體中不僅是簡單的溶解,而且存在著化學的相互作用.因此碳離子在填入鐵的晶格內時,受到鐵原子化學結合力的作用.吸收的強弱取決于這種化學結合力的大小.
文章作者:不銹鋼管|304不銹鋼無縫管|316L不銹鋼厚壁管|不銹鋼小管|大口徑不銹鋼管|小口徑厚壁鋼管-浙江至德鋼業有限公司
文章地址:http://www.feiyu123.cn/Info/View.Asp?Id=235
版權所有 © 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
我們需要您的支持與分享